首页 > 酒店新闻 > 公司新闻

AG公司(中国区)·有限公司官网|海啸的物理 || 陈颙

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7:56    次浏览

作者简介陈颙,地球物理学家,中国地震局科技委主任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,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1什么是海啸?海底的地震和火山喷发,可能引起海水中形成巨大的海浪,并向外传播,这就是海啸. 海啸的英文词“Tsunami”来自日文,是港湾中的波的意思.海啸的产生需要满足3个条件,缺一不可:深海、大地震和开阔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,下面分别加以说明.(1)深海:地震释放的能量要变为巨大水体的波动能量,地震必须发生在深海,只有在深海海底上面才有巨大的水体. 浅海地震产生不了海啸;(2)大地震:海啸的浪高是海啸的最重要的特征. 我们经常用在海岸上观测到的海啸浪高的对数作为海啸大小的度量,叫做海啸的等级(magnitude). 如果用H(单位为m)代表海啸的浪高,则海啸的等级m为m=log2H各种不同震级的地震产生的海啸高度见表1.这是从全球近百年资料得到的经验关系. 从表1可以看出,只有7级以上的大地震才能产生海啸灾害,小地震产生的海啸形不成灾害. 值得指出的是:海洋中经常发生大地震,但并不是所有的深海大地震都产生海啸,只有那些海底发生激烈的上下方向的位移的地震才产生海啸; 表1 各种不同震级的地震产生的海啸高度(3)开阔逐渐变浅的海岸条件:尽管海啸是由海底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引起的,但海啸的大小并不完全由地震和火山的大小决定. 海啸的大小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,例如:产生海啸的地震和火山的大小、传播的距离、海岸线的形状和岸边的海底地形等等. 海啸要在陆地海岸带造成灾害,该海岸必须开阔,具备逐渐变浅的条件. 海啸的产生过程如图1所示. 图1 海啸的产生过程(a)海洋、海水、大陆相对位置;(b)深海发生地震时,海底发生激烈的上下方向的位移,某些部位出现猛然的上升或者下沉,产生了其上方的海水巨大的波动,原生的海啸于是就产生了( 海啸与一般的海浪不一样,海浪一般在海面附近起伏,涉及的深度不大,而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则是从深海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体的波动,其中包含的能量惊人;(3)地震后几分钟内,原生的海啸分裂成为两个波,一个向深海传播,一个向附近的海岸传播( 向海岸传播的海啸,受到岸边的海底地形等影响,在岸边与海底发生相互作用,速度减慢,波长变小,振幅变得很大( 可达几十米),在岸边造成很大的破坏2 海啸的能量地震使海底发生激烈的上下方向的位移,某些部位出现猛然的上升或者下沉,使其上方的巨大海水水体产生波动,原生的海啸于是就产生了. 我们可以用该水体势能的变化来估计海啸的能量. 作为对印尼苏门答腊近海地震海啸能量的保守估计,假定该次地震使震中区100 km长、10 km 宽、2 km 厚的水体,抬高了5 m,其势能的变化为 E=mgh=1024 erg (1 erg=10-7 J),我们知道,地震释放的地震波的能量E与地震的震级M之间有如下关系式:lgE=11.8+1.5M (E,erg),印尼苏门答腊近海地震的震级M=8.7,所以这次地震释放的地震波能量为E=1025 erg对比地震波的能量,海啸的能量相当于地震波的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. 海啸的能量是巨大的,为了说明这一点,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. 一座100 万kW的发电厂,一年发出的电能为E=3.15 X 1023 erg,所以,印尼苏门答腊近海地震产生的海啸能量大约相当于3座100 万kW的发电厂一年发电的能量.3 海啸的速度当风吹过地上薄薄的一层水时,水面会起波浪. 海啸与此有些相同,它与水面波一样,有自己的波长、周期,只不过海啸的激励来自海底地震和火山造成的激烈运动. 但是水面波和海啸波两者又很不相同,它的传播速度与水厚度的平方根有关. 风造成的水面波的周期很短,波长也很小,传播速度慢. 但海啸的周期可达1h,波长可达700 km,这样就决定了海啸有一些非常独特的特点(见图2). 图2 (a)风吹水面造成的水面波波长30m ,传播速度15-30 km/h;(b)深海中的海啸波波长几百km,传播速度700-900 km/h风暴潮也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. 产生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风暴潮具有极大的能量. 风暴潮经过海洋时,会造成狂风暴雨. 尽管风暴潮和海啸都会造成海水的剧烈运动,但两者很不相同. 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,而海啸是由海底升降运动造成的,前者主要是海水表面的运动,而后者是海水整体的运动.对比风暴潮(水面波)等与海啸,就会发现海啸有3个特点:(1)海啸传播速度快,每小时可达700-900 km,这正是越洋波音747飞机的速度,而水面波传播速度较慢,台风的最快速度也只有350 km/h左右. 一般的风暴潮速度还要慢许多.(2)海啸的周期可达1h,其波长极长,可达几百km ,在其几百km的一个波长内,海面波浪很小,风平浪静,对航行的船只影响很小. 一旦海啸接近海岸,前进受到阻挡,就会形成十几米甚而几十米的浪高,冲向陆地. 风暴潮在海面上运动时,伴随着狂风、暴雨和巨浪,冲到陆地后,仍然保持着狂风和暴雨.(3)这种波长极长、速度极快的海啸波,一旦从深海到达了岸边,前进受到了阻挡,其全部的巨大能量,将变为巨大的破坏力量,摧毁一切可以摧毁的东西,造成巨大的灾难(见图3). 图3 海啸波从深海到达了岸边,前进受到了阻挡,其全部的巨大能量,将变为巨大的破坏力量,摧毁一切可以摧毁的东西,造成巨大的灾难4 海啸的灾害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海洋,海洋中,最大是太平洋,它几乎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. 太平洋的周围是地球上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带,有大量的地震、火山,因此,太平洋是最容易发生海啸的地方,人们对海啸的研究,对海啸灾害的预警系统都集中在太平洋(见图4). 图4 1900-1983年期间,浪高超过2.5海啸在太平洋的发源地在人类的灾害史上,海啸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自然灾害. 海啸携带着巨大的能量,以极大速度冲向陆地,形成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巨浪,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面陡涨,骤然形成“ 水墙”,伴随着隆隆巨响,瞬时侵入滨海陆地,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,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,或先退后涨,有时反复多次,有极其巨大的破坏力. 1946年,3700 km外的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发生地震,海啸传到夏威夷,破坏极大,造成159人死亡. 历史记载破坏最大的海啸发生在1755年,葡萄牙近海发生大地震,5 m浪高的海啸席卷里斯本,235000居民中,死亡60000. 这次巨大的海啸,4个小时后又袭击了印度的西海岸. 表2 历史上破坏巨大的海啸最近的印度洋海啸灾害是出人意料的. 印尼苏门答腊附近海域深海大地震的参数是:发震时刻:2004年12月26日08时58分55秒.震中坐标:北纬3.9°,东经95.9°(震中处海深千米以上).震级:Ms 8.7(中国);Mw 9.0(美国)震中为无人居住的海洋,故地震本身造成的死人不多.地震产生的海啸,袭击了几百、几千公里外的不设防的海岸带,人口密集,故灾害严重. 这次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尼、斯里兰卡、泰国、印度、马来西亚、孟加拉国、缅甸、马尔代夫等国,遇难者总数2周内已超过16万人.为什么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产生如此巨大的灾害呢?首先,这次印尼苏门答腊附近海域8.7级地震,是近50年来全世界发生的特大地震,是印度洋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震级最大的地震,而且符合深海、大地震、断层上下错动等产生海啸的条件,因此,产生了巨大的海啸.由于印度洋深海大地震不多,历史海啸灾害记载也不多,所以,人们对于海啸灾害的预防不足,也没有建立必要的海啸预警系统. 这可能是这次海啸灾害巨大的另一个原因.5 中国的海啸灾害中国处于太平洋的西部,有很长的海岸线,中国受海啸的影响大不大?中国的海啸灾害严重不严重?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的近海产生海啸的可能性.中国的近海,渤海平均深度为20 m,黄海40 m,东海340 m,它们的深度都不大,只有南海平均深度为1200 m. 因此,大部分海域地震产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比较小,只是在南海和东海的个别地方发生特大地震,才有可能产生海啸.再来看看太平洋产生的地震海啸对中国海岸的影响. 亚洲东部有一系列的岛弧,从北往南有勘察加半岛、千岛群岛、日本列岛、琉球群岛,直到菲律宾. 这一系列的天然岛弧屏蔽了中国的大部分海岸线;另一方面,中国的海域大部是浅水大陆架地带,向外延伸远,海底地形平缓而开阔,不象印尼地震海啸影响许多地区那样,海底逐渐由深变浅,中间没有一个平缓的缓冲带. 因此,中国受太平洋方向来的海啸袭击的可能性不大. 1960年,智利发生8级大地震,产生地震海啸,对菲律宾、日本等地造成巨大的灾害,但传到中国的东海,在上海附近的吴淞验潮站,浪高只有15-20 cm,没有造成灾害. 智利附近地震产生的海啸传到各地所需时间如图5 所示. 这次印尼地震海啸,海南岛的三亚验潮站记录的海啸浪高只有8 cm. 图5 智利附近地震产生的海啸向外传播,传到各地所需的时间. 例如,智利地震海啸传到夏威夷需要12 h,传到日本则需要22 h查阅中国的灾害历史记录,有关海啸灾害的记载不多,受灾区域十分有限. 历史记录中曾有多次“海水溢”的现象,其中有一次记录的海啸,即1867年台湾基隆北的海中发生的7级地震引起了海啸. 其余大部分的“海水溢”现象,大都是风暴潮引起的近海海面变化,而不是海啸. 1604年福建泉州海域发生7.5级地震,1918年广东南澳近海发生7.3 级地震,都是发生在海洋中的大地震,但都没有产生海啸. 全世界发生在海洋中的地震,只有一小部分产生海啸.中国的海岸受海啸的影响不大,但中国东部的海岸地区地势较低,许多地区,特别是许多经济发达的沿海大城市只高出海平面几米,受海浪的浪高影响极大. 从成灾的角度来看,小海啸,大灾难的情况完全是有可能的,绝不可以掉以轻心. 一定要有忧患意识,做好灾害预防工作.6 海啸早期预警系统海啸是向外传播的,因此,知道了海中发生地震的地点,或知道了某处实际测得的海啸的发生地点,则可以利用海啸需要传播时间,及时向其他地方发出海啸警报. 例如,智利附近地震产生的海啸向外传播,海啸传到夏威夷需要12 h,传到日本则需要22 h.利用海啸从发源地向外传播的道理,1965年,2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,在夏威夷建立了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(The Pacific Tsunami Warning Center, PTWC),许多国家还建立了类似的国家海啸警报中心. 一旦从地震台和国际地震中心得知海洋中发生地震得消息,PTWC就可以计算出海啸到达太平洋各地得时间,发出警报. 中国于1963年参加了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,对于来自太平洋方面的海啸,我们是有防备的.值得指出的是,海啸的产生是个复杂的问题,有的地震会造成海啸,而大部分海洋中的地震不产生海啸,因此,经常发生虚报的情况. 例如,1948年,檀香山受到了警报,采取了紧急行动,全部居民撤离了沿岸,结果,根本没有海啸发生,为紧急行动付出了3000万美元的代价. 前几年,在海啸警报中,虚报的比例大约有75%. 近几年,随着历史资料的深入分析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,虚报比例有所下降.致谢《物理》编辑部和编委吴忠良同志特邀作者撰写本文,编辑在文字加工中给予诸多帮助,谨表感谢本文选自《物理》2005年第3期十大热门文章1. 拓扑相变与拓扑相荣获2016诺贝尔物理学奖2. 趣谈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真功夫3. 10位科学家新鲜热评 | 2016年诺奖物理学奖: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4. 深度解读2016诺贝尔化学奖:分子马达与纳米火箭5.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6.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(之一)7.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(之二)8.从乌蒙山到念青唐古拉——百年宇宙线研究的中国故事9.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七十八:Reciprocity——对称性之上的对称性10. 纳尼,室温超导体来了!?END 更多精彩文章,请关注微信号:cpsjournals 长按指纹 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关注